加载中 ...
首页 > 软件介绍 > 基础软件 正文

Partin/C敏捷架构平台

2019-03-24 15:42:33 来源:沈阳软件公司 作者:沈阳软件开发

开发平台

1.1. 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的困境

在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过程中,可能需要面对大量的问题,在大量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的实际案例中,最主要的问题是:  个性化与通用性的选择:企事业单位实施信息化有两种路径选择,一是选择市场上成熟通用的软件包,二是采用定制开发模式,由软件开发商根据客户的业务实际量身定制开发。如果是面向一个特定的应用,一般采用前者模式,而对于业务复杂或需要综合的解决方案时,则选择后者。但这两种模式都有明显的缺陷:前者不能照顾企事业单位业务的个性化要求,而这些个性化的业务,可能完全体现了企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后者的开发周期长,费用高昂,同时业务的变化可能给软件带来致命的影响。  业务变更与应用软件的同步问题:软件往往是根据特定时期的业务实际而设计的,但对企事业单位而言,特别是对快速发展的中国企事业单位而言,随着市场的变化与企事业单位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及时调整企事业单位的业务范围和管理流程。这种情况下,管理软件如何适应变化调整后的业务是个严峻的挑战。原来与业务匹配的应用软件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成为业务发展的障碍。这种情况下,企事业单位有时不得不以“推倒重来”的模式冲击新的信息系统,造成投入的巨大浪费。  信息孤岛与 EAI/GAI: 在企事业单位信息化过程中, “应需建设”的模式可能带来大量的一个个独立的管理应用软件。许多信息化时间比较长的企事业单位,可能有十多个,甚至数十个不同的软件独立运行。这些独立的软件运行在不同的软硬件平台上,采用不同的技术架构,它带来的问题是大量的信息孤岛,部门之间协作困难,维护成本居高不下等一系列问题。而国外的EAI/GAI方案是否符合中国的实际是一个重要的考验。不同于国外相对成熟、定型的业务与 IT 技术基础落后之间的矛盾问题,中国企事业单位面临的是已经建立的技术层次较高与业务不确定、 随时可能变化的矛盾,这种基础(业务)不确定的问题,不是简单面向用户界面层次的 EAI所能解决的。  信息化项目失败的风险: 在中国,信息化项目成功率低的现实一直存在。 这里既有客户的原因,也有软件开发商的原因。不同于国外在业务管理完全成熟基础上的信息化,中国企事业单位在业务不成熟但业务却在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进行的信息化,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使国内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失败案例屡见不鲜。 这不仅出现在本地化的系统解决方案中,也出现在包括大量引入国外已经成熟的应用项目中。  1.2. 软件开发商的困境          作为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的软件开发商,在面对客户的信息化项目中也面临困惑。  需求困境:在实施企事业单位信息化项目中,开发商面临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把握客户的需求。通过大量前期的需求调研,形成文档化的客户需求报告是否代表了客户的真正需求?实际上,这里存在两个层次的问题:1. 客户是否完全清楚其对未来才能上线软件的真正要求;2. 文档化的需求是否已经完全表达了客户所表述的需求。实际的经验中,这两方面都存在巨大的“黑洞”。据此开发的软件,往往与客户的真正需求相距甚远。这时开发商面临这样的选择:1.让客户为其签字画押的需求负责,这样可能激怒客户,甚至导致项目的最后失败;2. 重新修改需求,再次调整开发,这样面临工期延长、成本上升、人员波动等困境。  “人月神话” :这是一个软件开发的著名论断。每个软件开发商都得面对各种各样无法预知的变化因素:客户需求的变化,技术环境的变化,关键人员的变动等等。这些变化直接影响了软件交付的周期,带来开发成本的增长,同时也影响了合同的执行与客户的满意度。 技术抉择:在快速变化的技术面前,如何选择技术架构,中间件,数据库,编程语言,都是应用软件开发商要面对的问题,选择如何在其原来的技术基础,客户的需求,技术发展的方向三者之间进行平衡,是开发商在技术抉择上的一个难点,如果选择支持多样的技术平台,可能要面临高成本的多平台支持困境。  人员流动与积累困境:应用软件开发商的最大价值在于对客户业务的深刻理解,这种理解最终以软件的形式体现出来。不断的客户(行业)经验的积累,形成了应用软件开发商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核心人员的流动,带来的最大挑战是知识经验的流失,在文档(实际上文档也难以完全体现)与软件没有完全同步时,由于许多细节的业务知识只能体现在大量的程序代码上,新的人员往往需要通过研究大量的代码来继承原来的业务知识。  

“沈阳软件公司”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QQ:55506560,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