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营销管理系统(YXMIS)
一、软件功能
电力公司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软件是一套营配合一的现代化管理信息系统,共包括四层结构18个分系统,如下图:
二.运行环境
1) 系统硬件最低配置:
服务器:Pentium III 800M CPU,128M内存,20G硬盘,建议采用小型机
客户端:pentium 100M CPU,2.1G硬盘,16M内存
网络:系统支持ETHERNET局域网,X.25、DDN、ISDN等广域网络结构
2) 操作系统:
服务器:Windows 2000/2003 Server,UNIX,Novell等
客户端:Windows 95 或 Windows 98 或 Windows 2000/2003
3) 数据库系统:
本系统主要采用ORACLE 9I以上版本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也可使用SYBASE ,MS SQLServer,IMFORMIX等其它大型数据库。
4) 系统开发环境:
*本系统主要用企业级开发工具PowerBuiler 6.5/8.0,语音查询和触摸查询采用Delphi 6.0,VB 6.0等开发工具。
*本系统的触摸查询及综合查询等系统部分采用了游览器方式。
*配电管理分系统采用Mapinfo 5.1与PowerBuilder 6.5/8.0相结合开发完成。
本系统可提供全部基于多层B/S体系结构的系统,采用BEA WEBLOGIC、IBM WEBSPHERE等J2EE中间件技术开发。
三.系统特点
本系统是一套起点高的现代化用电管理信息系统,采用ORACLE大型数据库及PowerBuilder 6.5企业级开发工具,系统中各个分系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高度的数据共享,保证一个数据只从一个入口进入系统,而可供多个系统共享使用,因此该系统的使用必将大大提高供电公司用电管理的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本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 多级数据管理,数据高度共享
本系统采分布式计算模式,从省电力公司到市级电力公司,再到县级电力公司实现多级数据集中与分布管理相结合,上级单位可查询下级单位的数据,数据实现了高度共享。
2. 三层B/S结构,以JAVA为基础
本系统的开发以三层B/S与C/S结构相结合的方式,B/S平台以JAVA为基础,采用JSP+Servlet+JDBC+JavaBean+EJB的核心技术。保证了整个系统可适应于NT、UNIX、LINUX等各种平台,可移植性非常强。由于采用B/S结构,前端客户端非常“瘦”,数据都放在服务器上,可以实现数据的集中和远程管理。
3. 组件化设计,可任意组合组件
本系统采组件化设计,每个业务模块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组件,用户或根据自身业务需要组合组件,若业务发生变化只需修改相应的组件,不用修改软件整体框架,便于软件维护和升级。
4. 四层结构18个分系统
本系统按照国电公司新的电力营销管理标准规定,分为四大层次和18个分系统,包含了电力营销管理的各个方面。
5. 用户自定义业务流程
本系统提供了完整的业务处理功能,系统缺省定义了每个处理部门对应的处理功能。
但系统中的所有业务流程及功能菜单可由用户自己根据需要灵活的设置,用户可以自己决定某个功能模块应在哪个部门运行,由于业务流程非常灵活,因此即使在用户的业务流程发生变化时本系统也能应付自如。
6. 用户自定义电费计算流程及算法
本系统的电费计算利用Client/Server的结构,把电费计算放在服务器上,因此本系统电费计算的流程及算法全部采用大型数据库ORACLE的存储过程(Store Procedure)开发,存储过程是独立于本系统应用软件而存放在数据库中的,因此本系统的电费计算算法的改变将不影响客户端的应用软件。
由于电费计算流程及算法独立于客户端应用程序,本系统把电费计算划分成多个计算子过程,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对电费计算流程及算法进行灵活的设置,进而实现自己特殊处理要求。
7. 电费计算速度快
本系统的电费计算利用Client/Server的结构,把电费计算的任务全部交给了处理功能强大的服务器,因此电费计算速度非常快。由于电费计算在服务器上进行,所以网络传输量大大减少,降低了网络开销,提高了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
8. 突出帐务管理
本系统中各分系统与用电帐务系统紧密结合,整个系统可实现自动转帐功能,例如电费应收发行时便自动转入电费应收款和电费应交款两个会计科目,并自动生成凭证,把整个系统与帐务管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供电公司从会计帐表及会计报表中即可了解到现在供电公司的电费应、实、欠等各种经济情况。
“沈阳软件公司”的新闻页面文章、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自媒体人、第三方机构发布或转载。如稿件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
我们联系删除或处理,客服QQ:55506560,稿件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
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热门文章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